1、前言的篇幅一般不要太长,太长可致读者乏味,太短则不易交代清楚,一篇3000一5000字的论文,引言字数一般掌握在200一250字为宜。论文的前言作为论文的开头部分,写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写论文引言一定要多多斟酌,仔细考虑,争取做到最好。
2、前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正”、“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前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3、内容切忌空泛,篇幅不宜过长。回顾历史择其要点,背景动态只要概括几句即可,引用参考文献不宜过多。
4、一般来说,前言部分的程度不要超过两页纸(2倍行距,12号字体)。很多情况下,超过两页纸,说明文献资料的介绍过于繁琐,如果只有一页纸,则说明介绍过于简单,读者将难以清楚地明白研究的背景以及理解选题的依据和研究的重要性。经验表明,前言的长度在一页以上、两页以下最为合适
5、在介绍背景知识时,要紧扣你现在的研究课题,不要离题太远,不要介绍一些无缘的不重要的知识,因为读者并不想阅读你知道的所有的事情。同时也要避免简单地罗列以前相关的研究发现。
论文引言怎么写
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
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
3、回顾历史要有重点,内容要紧扣文章标题,围绕标题介绍背景,用几句话概括即可;在提示所用的方法时,不要求写出方法、结果,不要展开讨论;虽可适当引用过去的文献内容,但不要长篇罗列,不能把前言写成该研究的历史发展;不要把前言写成文献小综述,更不要去重复说明那些教科书上已有,或本领域研究人员所共知的常识性内容。
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前言中,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用词要科学,对本文的创新性最好不要使用“本研究国内首创、首次报道”、“填补了国内空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研究内容国内未见报道”或“本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等不适当的自我评语。
5、前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正”、“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前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6、前言的篇幅一般不要太长,太长可致读者乏味,太短则不易交待清楚,一篇3000-5000字的论文,引言字数一般掌握在200-250字为宜。
论文初稿一般要多少字
论文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但是都要经过资料采集,整理,撰写,成稿,定稿,审核,通过审核等过程。论文初稿是还没有正式被认可的文献作品。在没有最终通过之前都可以大量修改,完善。有可能论文本已经完成了,但是还没通过相关审核的,也可以叫初稿。那论文初稿一般要多少字呢?
论文初稿一般要多少字
不同的学校对论文字数应该有不同的规定,一般情况下,研究生一万五到两万左右,博士生十万左右。写论文重要的是内容,不是字数。初稿的字数有可能不够,以后看到其他的文章或书了,又有了新想法,可以添内容,当然也有写得太多,要做出取舍,删除不太重要的内容。
论文初稿怎么写
把相关文献都读一遍,因为参考文献至少是30篇,所以建议阅读60篇,其中有10篇左右英文的(如果摘要想自己写的话,必须如此)。阅读前,必须对自己的实验或者研究内容烂熟于心,要从文献中摘出想要的语句,标注好出处。将文献中摘出的语句按论文的一般顺序排列,最后将过渡处用自己的语言连接好。加入数据和感想,修正标点。估计现在没几个这么写的了,都是2次引用文献。
议论文600字,高中议论文范文600字
1、生易,死却难,因为有千千万万个不能死的原因;人,欲做人易,欲站直了做人,却难……
2、做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做虚伪的人,另一种则是做一个“坦荡荡”的人。两者的区别虽然很大,但如果只从表面上来看的话,是无法分辨的,于是便要我们深入了解。要想深入了解人,着实不易,更何况人心叵测,谁也不能读懂人的内心。
3、所以,做人,是做一个虚伪之人,还是一个坦荡的人,全凭自己的意识决定,只有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让别人知晓自己。古今中外,多少道貌岸然的人,想要将自己的内心的阴暗掩盖,却还是被自己的言行所“出卖”,曝光于世人眼前。正如三国争霸中野心勃勃的曹操,不论自己曾经杀过多少敌将,打胜多少战役,他依然是那个曹操,表面上表现出对国家君主的忠心不二,内心却依旧想着王位,只是他明白,兵权再大,也抵不过民众,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蠢事怎会去做,便偃旗息鼓,暗流涌动。
4、有一种人,选择了做正直坦荡的人,他要站直了做人,做一个成功的人,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在纷纷扰扰的浊世中,把握人格的底线,站直了做人呢?
5、楚大夫沉吟江畔,至死不悔;陶渊明封印辞官,饮酒采菊;朱自清拒绝“美粉”,毅然决然……
6、纵使受尽排挤,颠沛流离,屈原仍不移高尚之志,这是他的坚定;纵然生活清苦,粗布麻衣,陶渊明也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他的志气;纵然忍饥挨饿,贫病交加,朱自清也不吃美国的救济面,这是他的气节。在他们的一番坚守中,迁客骚人写就了千古文章,仁人志士成就了万载英名,他们的背影早已模糊,但在后人的脑海里,总是挺直了脊梁的顶天形象。
7、历史上还有许多人,他们为了不同的目的,不顾自己已严重弯曲甚至畸形的脊柱。
8、人,欲做人易,欲站直了做人,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