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师讲课要生动活泼。没有一个孩子会喜欢上课的时候听老师在那念经,所以需要每一个老师都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更有气氛,从而让学生不断喜欢上你的课堂,当孩子喜欢上你的课的时候,自然就会主动去学习。
2、注意学生的心态。有的老师对于不爱学习的学生采取的教育方式就是告诉家长,其实这对孩子来讲是不好的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心态来入手,来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而不是搬出家长来恐吓他,因为对于学习而言是他自己的事情,作为老师应该以他自己的立场来和他好好交流学习的事情,而不是以家长的威望来镇压学生。
3、老师多和学生沟通。想让学生主动去学习,那么作为老师的应该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为何不喜欢读书,为什么不喜欢听课,这都需要老师去了解的。同时老师也要和学生去做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聊聊生活,聊聊梦想,那么学生会更喜欢和你交谈,也会爱上你的课堂。
4、适当布置课后作业。很多学生不喜欢上某个老师的课,或者对于学习没有主动学习的态度很多原因都来自于作业布置得太多了,把他们的自由活动的时间都占了,所以学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也谈不上主动性了。适当布置作业就可以了,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5、鼓励孩子去学习而不是读书。学习是终身的,而平常说的读书只是应试教育的一个缩影,学生作为祖国的新一代,应该多去学习而不是单单地读书而已,他们的未来还很长,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应该多引导他们去学习而不是只是为了考试。
6、多和家长沟通。想让孩子自主去学习,那么老师需要和家长做好沟通,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平时的一些兴趣爱好,从而通过平时的小问题去想解决方法,当然,对于孩子应该多加鼓励去学习,自己探索去学习,不是老师家长在背后监督着去做的,这样孩子更容易成长。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介绍了,通过以上的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切好的开始。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1、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利用15至20分钟的时间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预习时,把不懂的、不理解的记录下来,提出问题;课后复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把一天来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并记录实践操作的体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清晰的印象,加深理解,记忆;
2、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那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学生常常提出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对那些爱质疑的学生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开始;
3、养成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
4、养成认真细致的作业习惯;
5、养成讨论,理解,存疑,拓展的习惯。
怎样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下:
对数学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看一些奇妙的数学图案就,从一些数学科普书中找到,比如科赫雪花曲线、混沌与分形。感受数学形式上的美,体会一下欧拉公式、麦克斯韦方程组等公式简洁有力的美,所有的电磁现象都能由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来。感受一下数学在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从买菜算账到电子通讯,数学无处不在,最常使用的手机,所依赖的正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傅里叶变换。回顾一下数学对人类的发展做出过的贡献,在回顾时多了解那些传奇的数学天才,高斯,欧拉,伽罗瓦。拿出一本练习册,找一道难题研究一下,感受一下数学的魅力,在不断征服难题的过程中积累自信,享受攻克难关的乐趣,同时最主要的还是培养了数学思维,在和大师对话的时候收获了更多新的思想。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
1、 采用丰富的预习方式。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就可以较多的采用集体预习、亲子预习的方式,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多采用合作预习与独立预习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丰富的预习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养成他们自主预习的习惯。
2、 选择合理的预习方法。在小学阶段我们尤其要重视教会学生熟读课文、认字解词、信息收集、品词品句的预习方法。
3、有效的指导介入。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对学生预习的监督和指导,可以使学生逐步提高预习的能力。
4、科学的评价。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