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班通过观察蝗虫腿上的倒刺,发明了锯子。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包括蚱总科(Tetrigoidea)、蜢总科(Eumastacoidea)、蝗总科(Locustoidea)的种类,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2、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字依智,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鲁班在什么时候发明了锯子
1、鲁班是春秋时鲁国的巧匠;
2、故事,据传说,他有一次承造一座大宫殿,需用很多木材,他叫徒弟上山去砍伐大树。当时还没有锯子,用斧子砍,一天砍不了多少棵树,木料供应不上,他很着急,就亲自上山去看看。山非常陡,他在爬山的时候,一只手拉着丝茅草,一下子就把手指头拉破了,流出血来。鲁班非常惊奇,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厉害。一时也想不出道理来。在回家的路上,他就摘下一棵丝茅草,带回家去研究。他左看右看,发现丝茅草的两边有许多小细齿,这些小细齿很锋利,用手指去扯,就划破一个口子。这一下把鲁班提醒了,他想,如果象丝茅草那样,打成有齿的铁片,不就可以锯树了吗。于是,他就和铁匠一起试制了一条带齿的铁片,拿去锯树,果然成功;
3、锯子是用来把木料或者其他需要加工的物品锯断或锯割开的工具。由不规则排列的锯齿构成的锯条和锯身组成。
鲁班和锯子的故事详细一点的
1、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鲁班于是安排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徒弟们用斧头砍伐的效率非常低,于是鲁班决定亲自上山查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时,他无意中抓起的一把野草瞬间划破了他的手。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并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细齿,这些细齿非常锋利。后来,他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食叶子,蝗虫的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于是,他抓住一只蝗虫并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细齿。
2、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那么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于是,他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去伐树,结果竹片瞬间就把树皮割破了。然而,由于竹片强度不高,同样会影响砍伐树木的速度。此时,鲁班想到了铁片,于是他立即下山请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锯齿的铁片,最终成功发明了锯子。
鲁班发明了什么东西
鲁班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它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一、鲁班的发明
1、在木工工具方面
鲁班发明了锯子、曲尺、墨斗。墨斗是木工用以弹线的工具,曲尺最早的名称是"矩",又名鲁班尺。
2、在古代兵器方面
他发明了云梯、钩强。云梯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钩强"也称"钩拒"、"钩巨",是古代水战用的争战工具,可钩住或阻碍敌方战船。
3、在农业机具方面
鲁班发明了石磨,先进农机具的发明和采用是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对鲁班的评价
鲁班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他被人们视为技艺高超的古代工匠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