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别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公安三袁是指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们分别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长安里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3、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反对承袭,主张通变。
4、袁宗道,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明代文学家,明湖广公安人。万历十七年会试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右庶子。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
5、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袁宗道二弟。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人;
6、袁中道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人。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
明代张居正的老师是谁
徐阶,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人,明代名臣,在嘉靖朝后期至隆庆朝初年任内阁首辅,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官,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徐阶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为嘉靖帝所信任,与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
李时珍明代什么
1、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被后世尊为 “药圣”。
2、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明代于谦是怎么死的
1、明代于谦是被明英宗报复杀害的。
2、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3、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