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将人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即“小学”和“大学”,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两者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
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鉴于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
他对我国古代长期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与理论,做了一番归纳、整理、总结、改造工夫,使之系统化了。其中很多是发人深思的见解,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遗产。
朱熹的教育名言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习于智长,优与心成。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读书需用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的教育格言
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5、习于智长,优与心成。
6、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7、读书需用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什么
1、重视蒙养教育,朱熹依据古代的教育经验,把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划分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通过加强蒙养教育为儿童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2、要求慎择师友,选择老师和朋友应当慎重;
3、强调学眼前事,要重视眼前的事情;
4、提倡正面教育,提倡用正面教材来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