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步行出行
(1)注意远离机动车道
雨雪天路上存有大量积雪,机动车辆在路上行驶时特别容易打滑,这也就使机动车辆的制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在横行马路时,如果看见有机动车行驶过来,千万要小心,等车过去以后再穿越马路。
此外,在外出时最好在人行道上走,平时有些孩子喜欢在快车道边缘行走,还有一些孩子把机动车留下的冰印当成了“溜冰道”,这样是非常非常危险的。
(2)注意摔跤时勿用手撑地
雪后出行会更加困难,在道路结冰的路面上行走时要尽量慢行,并且要观察好路面的情况,在行走时避免摔倒。如果不幸摔倒,尽量别用手腕支撑地面,这种摔倒姿势最易造成手臂骨折。如果摔倒后出现疼痛、肿胀的症状,不要强行移动或自行处理,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造成更大的损伤。
(3)注意出门穿平底鞋
大雪过后在雪地上行走,切忌提重物,走路时双手最好不要放在衣兜里,因为双手来回波动能使身体保持平衡。出门时尽可能不要穿皮鞋。
2、开车出行
(1)做好出行准备
了解道路交通状况,规划行驶路线,对车辆进行检查,清理车体覆盖的冰雪。
(2)安全行车上路
雪天行车应当开启前后雾灯,千万不要开远光灯;车速放慢,多走直道少变道,一般情况下不超车,不急转弯。
(3)避免急踩刹车
雪天路滑,踩急刹车车辆容易侧滑,发生事故。减速时,应轻踩刹车,平稳减速,预留更长的刹车距离。
(4)谨慎通过冰雪路段
冰雪地上事故多发,行车时,提高警惕,集中注意力,预防突发事故。最好沿着其他车的车辙驾驶。
(5)及时更换轮胎
冰雪天及时检查车辆轮胎,必要时安装雪地轮胎或防滑链。
(6)避让路上行人
冰雪天地滑,要尽量远离自行车和行人,以防其滑到发生事故。
寒潮什么时候来
秋末春初,寒潮主要在11-4月间,(秋末、冬初及冬末、初春较多,隆冬反而较少)这主要是寒潮的定义,只考虑降温幅度的原因,所以一般出现的季节是秋季和春季。原因是春、秋季阵风是大选能够平均环流调整期间,冷空气活动的次数较多,而冬季冷空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居于绝对优势,天气形势比较稳定,冷空气活动较少。夏季冷空气退居高纬,我国很少受到影响。
(寒潮:气温24小时内降低10度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度以下。后来又补充:长江以北地区48小时以内降温10度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小雨或等于4度)
寒潮的危害
寒潮的危害:1、寒潮带来的强烈降温,会对农作物造成冻害;2、寒潮带来的大雪、冻雨天气可能会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还可能造成交通运输危害。3、寒潮伴随的大风可能会摧毁建筑物,破坏农场,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寒潮的等级
寒潮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蓝色预警信号指的是: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黄色预警信号指的是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橙色预警信号指的是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红色预警信号指的是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
寒潮来袭的注意事项
1.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的保暖。
2.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3.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要提防煤气中毒。
4.应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5.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使海上船舶及时返航。
6.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
寒潮有几天
寒潮有几天是当下很多人都有的疑问,寒潮过程通常可持续3至7天,最长可维持7至10天。在中国冬季,寒潮一般是每隔3~8天出现一次,但比较强大的寒潮,平均每年有4次左右。大致在10月底至翌年1月下旬,个别年份在2月下旬也有寒潮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