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脸皮厚,才吃得够。但作为汽车的皮肤——钢板,是否也是越厚越好呢?其实并非如此。在现代汽车设计当中,为了降低油耗和生产成本,车身钢板正在向薄的方向发展。于是有机友就会疑惑了,车身薄了是不是意味着不安全?如果你了解汽车构造就不会凭空臆想了,因为撞击后,汽车结构以及受力过后力的分布状态才是安全的关键。1、碰撞吸能设计上世纪80年代,普通汽车的钢板大都在1毫米以上,90年代缩减为0.8~1毫米,而如今大多在0.6~0.8毫米。但通过改进车身的结构设计,在使用薄的钢板后,车身刚度以及在碰撞时的保护能力并没有下降。其实,在发生碰撞时,钢板厚薄差0.1毫米对安全几乎不起任何作用。事实上,要把车造重很容易,造轻才难。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汽车普遍采用碰撞吸能的设计,碰撞立即发生变形但驾驶舱完好。现在各大厂商开发的铝合金钢铁发动机,尽量把钢板减薄,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把车造得更轻,以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更重要的是车轻也使刹车时惯性减小,从而缩短制动距离,确保车辆安全。2、车身越来越轻各大厂商努力把车造得更轻为的是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使刹车时惯性减小,从而缩短制动距离,确保车辆安全。以奔驰为代表的德国车的钢板在过去的20年中一直在减少厚度,甚至玻璃也薄了。镀锌钢板的价格大约是5000元左右一吨,把钢板做薄很显然省不了多少钱。相反,把车造得更轻却需要更多的成本。凯迪拉克公司总经理说,通用汽车的开发团队在汽车减重上颇有声誉,技术使得他们能负担较昂贵的轻型材料。很多人常说某某车的保险杠用的是塑料,是偷工减料,其实不知道,塑料保险杠因为采用了新材料,成本甚至比钢铁的更高。过去采用厚钢板目的是增加车身的自重,使驾驶平稳,而现在汽车多是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加稳定性,显然后者更加合理。机友们,对于汽车,是不是又了解多一点啦。